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,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、一条条横跨天堑的桥梁隧道,不仅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,更依赖于构成其筋骨血脉的各类工程材料的质量可靠性。近日,记者在走访本市多个重点工程项目时发现,为确保工程本质安全,从基础结构到内部装饰,大量关键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,都必须经过一道至关重要的“体检关”——材料复试。这一环节,已成为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不可逾越的底线。
所谓材料复试,是指在材料生产厂家提供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的基础上,由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,依据国家、行业相关标准规范,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再次抽样、检验,以验证其质量是否真正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活动。这并非是对生产厂家的不信任,而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中一道科学、严谨且必要的监督程序。
那么,在纷繁复杂的工程材料世界中,究竟哪些材料需要经历这番严格的“考核”呢?记者特邀资深工程质量检测专家李工进行解读。李工指出,需要复试的材料种类繁多,但核心原则是关乎工程结构安全、使用功能及环境保护的关键材料。总体来说,可以划分为以下几大类:
首当其冲的是结构性材料,这是建筑的“骨架”,其质量直接决定建筑物的安危。例如,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“脊梁”,每一批进场的钢筋都必须进行力学性能复试,包括屈服强度、抗拉强度、伸长率和冷弯性能等指标,确保其能承受设计荷载。水泥作为混凝土的胶凝材料,其强度、安定性、凝结时间等是关键复试项目。预拌混凝土本身,除了核查配合比通知单,还需按规定制作试块,进行标准养护后测定其抗压强度,这是评判混凝土结构强度是否达标的核心依据。此外,用于墙体砌筑的砖、砌块等,也需要复试其抗压强度等指标。
其次是功能性材料,它们虽不直接承重,但对建筑物的长期使用性能、安全舒适度至关重要。防水材料便是典型代表,无论是用于屋面、地下室还是卫生间的防水卷材或涂料,都必须复试其耐水性、低温柔性、拉伸强度等,任何闪失都可能导致渗漏,影响使用并损害结构。保温隔热材料,如岩棉板、挤塑板等,其导热系数、燃烧性能等级是复试重点,关乎建筑节能效果和防火安全。建筑外窗则需要复试其气密性、水密性、抗风压性能和保温性能,这直接影响室内环境的舒适与能耗。
再者是涉及重要使用安全和环境健康的材料。例如,给排水管道系统,特别是用于饮用水输送的管材管件,需复试其卫生性能,确保不对水质造成污染。建筑装饰装修中大量使用的人造板、涂料、胶粘剂等,则是室内环境污染的“潜在源头”,必须严格复试其甲醛、苯、VOCs等有害物质释放量,保障 occupants 的健康。用于电气工程的电缆电线,其导体电阻、绝缘厚度、燃烧特性等复试项目,是预防电气火灾的重要屏障。
李工特别强调,材料的复试并非一成不变,其具体复试项目、抽样频率和判定依据,必须严格执行现行有效的国家、行业标准以及工程设计文件的明确规定。“例如,对于重要结构部位使用的钢筋,有时甚至需要增加化学成分分析或工艺性能检验。而对于新材料、新工艺,复试要求则更为审慎。”他补充道。
记者在某一大型桥梁工程的施工现场看到,一批刚刚运抵的钢材正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进行取样。现场质检员详细记录下钢材的牌号、规格、批号、数量以及生产厂家等信息,随后将样品送往项目部的现场实验室进行初步检验,并同时封存另一份样品送往具备CMA(中国计量认证)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更全面的复试。“这就像给材料上了‘双保险’。”项目经理对记者说,“虽然增加了环节和时间成本,但这份复试报告是我们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前提,更是对工程百年大计的负责。”
据了解,一套完整的材料复试流程通常包括取样、送检、试验、出具报告等多个环节。取样必须具有代表性,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,并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的见证下进行,以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公正性。检测机构出具的复试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,如果复试结果不合格,该批次材料将严禁用于工程,并需按规定进行退场处理,有时甚至需要追溯已使用同批次材料的工程部位,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,绝不允许不合格材料蒙混过关。
工程质量无小事,材料复试作为把控进场材料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它不仅是技术规程的硬性要求,更是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落实质量责任、践行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体现。在当前我国由“建造大国”向“建造强国”迈进的过程中,严格材料复试制度,筑牢材料质量基石,对于提升整体工程品质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、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。可以说,每一份合格的复试报告背后,都凝聚着建设者对于安全与质量的坚守,为城市的天际线增添了最坚实的保障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宿迁新闻网 于 2025-09-28 12:42:14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suqian.me/wen/102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