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热点新闻> 正文

绿色动脉:从古黄河保护到多式联运革命

  宿迁的生态治理呈现出“软硬兼施”的独特特点,在多个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治理效能。

  在软件层面,《宿迁市古黄河马陵河西民便河水环境保护条例》的出台,无疑是全市环保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举措。这部法规作为全市首部环保地方法规,具有深远的意义。它犹如一道坚固的法治屏障,为三条母亲河精心套上了法治的“护甲”。法规中对河流的保护范围、保护标准以及相关责任主体等都做出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。例如,对于沿河企业的排污行为,设定了严格的排放限值,并制定了详细的监管和处罚措施;针对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,也明确了处理要求和违规后果。通过这些具体而明确的条款,让河流保护有了坚实的法律依据,确保每一项保护行动都有法可依、有章可循。

  硬件方面的建设同样可圈可点。运河宿迁港正积极转型为铁水联运枢纽,这一转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。随着中欧接续班列“宿迁号”即将首发,宿迁的物流运输格局将迎来全新的变革。过去,物流运输主要依赖柴油驱动的卡车,不仅能耗高,而且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。如今,铁水联运模式的推行,推动物流运输逐渐从“柴油驱动”转向“绿色轨道”。这种转变就好比给城市经济装上了“环保滤芯”。具体来说,每列铁水联运班列的投运,都能够产生显著的环保效益,其减排效果相当于减少200辆卡车的尾气排放。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,还能降低能源消耗,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。

  与此同时,河湖长制的全覆盖更是为水域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在这一制度的作用下,每段水域都有了专属的“健康管家”。河湖长们肩负着重要的职责,他们定期巡查河道湖泊,密切关注水质变化、生态环境状况等。无论是水面的漂浮物清理,还是周边污染源的排查整治,都在他们的工作范畴之内。通过这种精细化的管理,确保了每一段水域都能得到精心呵护,让河流湖泊焕发出勃勃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