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热点新闻> 正文

文明新风浸润宿迁:探访城市文明实践第一线

  作为彰显城市温度的重要窗口,宿迁的公共场所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文明风尚。近日,记者走进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街小巷,捕捉文明细节在城市肌理中的生动注脚。

  【医疗空间:无烟守护健康呼吸】

  步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,禁烟标识与文明公约相映成趣的景观墙率先映入眼帘。电子屏循环播放的控烟动画与区域广播形成的立体宣教网络,让"公共场所不吸烟"从纸面公约化作市民默契。在门诊大厅,佩戴蓝袖章的控烟劝导员正穿梭于候诊人群,"健康呼吸需要共同守护"的温馨提示化解了多数人的吸烟冲动。孕期准妈妈杨女士对此深有感触:"从前总担心产检遭遇二手烟,现在连角落都清新宜人。"据统计,该院日均吸烟劝导量已从三年前的20余次降至不足2次。

9.png

  【商业动脉:方寸之间见礼仪】

  洪泽湖路商圈的电梯间上演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微缩剧场。记者观察到,扶手电梯右侧整齐的候梯队列与左侧疾行的商务人士形成默契的"快慢分道",而直梯前的"三秒礼让"更显温情:当外卖骑手与购物市民在电梯口相遇,互相退让的瞬间定格成暖心画面。商场物业负责人介绍,他们通过地面引导标识和语音提示系统,将"先下后上"的文明准则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。更有趣的是,部分电梯轿厢变身文明知识流动课堂,镜面墙上《宿迁文明20条》的漫画解读让等待时间充满趣味。

  【社区细胞:绿色革命进行时】

  兴鸿一品小区的垃圾分类站俨然成为社区新晋"网红打卡点"。智能回收柜的电子屏实时更新环保积分榜,居民张大爷熟练刷卡投递可回收物的场景,颠覆了人们对老年群体接受新事物的认知。"以前是'一袋扔',现在是'四分类',连孙子都夸我赶上新时尚。"老人笑着展示手机里预约上门回收的订单。社区书记透露,他们通过"环保银行"积分体系和"垃圾分类达人"评选,让绿色生活理念渗透每个家庭。数据显示,该小区生活垃圾减量率已达35%,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42%。

  【交通血脉:礼让绘就流动文明】

  下午三时的洪泽湖路十字路口,一场无声的文明对话正在上演。公交车长李师傅在距离斑马线十米处便开始缓速,待最后一位拄拐老人安全通过后才重新启动。百米外的行人过街智慧提示系统同步闪烁"感谢快速通行"字样,完成了一次车与人的温暖互动。交警支队数据显示,自"车让人人快走"写入文明公约后,斑马线事故率下降67%,行人平均过街时间缩短至15秒。更有意思的是,部分礼让车辆会收到行人点赞手势,这种双向奔赴的文明互动正在城市路网中星火燎原。

  从医疗空间到商业动脉,从社区细胞到交通血脉,宿迁的文明基因已深深植入城市发展的DNA。当文明公约从墙上的文字转化为市民肌肉记忆般的行动自觉,这座年轻的城市正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的文明方程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