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迁日报记者 张晓雨
2023年9月20日
初秋的骆马湖烟波浩渺,水鸟翩跹。渔民张建国将最后一网银鱼拉上船头,笑着对记者说:“现在捕鱼有配额,但湖里鱼多了,收入反而稳了。”这座横跨江苏宿迁与新沂、被称为“苏北明珠”的淡水湖,正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中焕发新生。
从“靠水吃水”到“养水富水”
骆马湖水域面积375平方公里,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调蓄湖泊。宿迁市水利局数据显示,2018年启动退渔还湖工程以来,累计拆除围网养殖12.8万亩,湖区生态修复面积达40平方公里。“过去网箱密得船都难行,现在鱼群肉眼可见。”宿迁市骆马湖渔管会主任李强指着水质监测仪介绍,湖水透明度从0.5米提升至1.2米,消失多年的鳜鱼、鳗鱼重现湖中。
一湖碧水激活绿色经济
生态好转催生新业态。在湖西岸的皂河镇,渔民周美玲将自家渔船改造成“渔家乐”,旺季时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。“禁渔期搞旅游,开渔季卖湖鲜,一年能挣20万。”目前,环湖区域已形成特色民宿集群,今年1-8月接待游客76万人次,同比增长33%。
更令人瞩目的是“渔光互补”项目。在湖东南片区,47万块光伏板如银色波浪铺展,年均发电量达6亿千瓦时。项目负责人王伟算了一笔账:“上层发电,下层养鱼,土地利用率提升70%,每年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。”
古韵新生守护文化根脉
骆马湖的文化基因也在苏醒。考古学家近期在湖底发现宋代沉船遗址,出水瓷器200余件;省级非遗“渔鼓舞”走进景区常态化展演;宿迁市博物馆专设“骆马湖记忆展厅”,陈列着百年渔船、渔具等老物件。“我们要让年轻人知道,骆马湖不仅是水源地,更是文化摇篮。”非遗传承人刘玉芳说。
智慧监管筑牢生态屏障
湖面巡逻无人机掠过,实时数据传回骆马湖智慧监管中心。这个投资3200万元建成的数字化平台,整合了水质监测、渔船定位、违法行为识别等12个系统。环保志愿者赵明阳点赞道:“去年至今,非法捕捞举报量下降82%,连候鸟种类都新增了7种。”
站在骆马湖二湾湿地观景台远眺,水草丰茂处,一群震旦鸦雀正掠过水面。这座千年古湖的故事,正在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笔墨中续写新篇。
(本文数据来源:宿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骆马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)
本文由作者笔名:宿迁小虞姬 于 2015-04-14 16:22:00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suqian.me/wen/8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