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热点新闻> 正文

宿迁四任市委书记接连落马:老百姓追问“塌方式腐败”背后的真相

  2024年至2025年间,江苏省宿迁市接连四任原市委书记落马的消息引发社会震动。这座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,因“骆马湖畔叹落马”的戏谑成为舆论焦点。从仇和、张新实到王昊,近30年主政者的“前腐后继”让百姓不禁发问:宿迁究竟怎么了?

  一、权力链条上的“接力腐败”

6.png

  自1996年建市以来,宿迁共有9任市委书记,其中4人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,时间跨度从2000年至2024年‌。尤为典型的是:

  仇和(2001-2006年任市委书记)‌:以“铁腕改革”闻名,却因强制集资、变卖公立医院等引发争议‌,最终于2015年落马。

  张新实(2006-2010年任市委书记)‌:曾与仇和搭档推进“大招商”政策,退休8年后仍被查‌。

  王昊(2021-2024年任市委书记)‌:2024年5月被查,成为最新一位落马的宿迁主政者‌。

  有市民调侃:“宿迁宿迁,住一宿就升迁;升迁之后,又得在骆马湖畔‘落马’。”

  二、百姓眼中的“腐败病灶”

  在街头巷尾的议论中,老百姓将矛头直指三个深层问题:

  “一把手”权力失控‌

  仇和时期推行的“离岗招商”政策,要求副处级干部每年需完成500万元招商任务,未达标者直接免职‌。这种“唯政绩论”催生权力寻租空间,甚至出现医院被低价变卖后政府又斥巨资重建的荒唐事‌。

  裙带关系侵蚀政治生态‌

  “上梁歪了,下梁跟着斜。”有退休干部坦言,部分官员将公权力视为“家族产业”,形成利益输送链条‌。2024年宿迁市5名基层干部同日被查的案例,印证了系统性腐败的蔓延‌。

  监督机制形同虚设‌

  “纪委查的都是小鱼,大鱼总能平安退休?”市民对张新实退休8年后才落马的现象提出质疑‌。尽管近年反腐力度加大,但“事前监督缺位”仍是百姓心结。

  三、腐败代价:谁在为“人祸”买单?

  公共资源流失‌:仇和以7000万元变卖宿迁市人民医院,后政府又耗资20亿元重建,被斥为“拿老百姓健康当儿戏”‌。

  发展机遇错失‌:宿迁GDP长期居江苏末位,2022年虽超越连云港,但百姓认为“若少些贪官折腾,本可发展更快”‌。

  信任危机加剧‌:“抓不完的贪官,信不过的承诺。”一位个体商户感叹,部分官员的“招商承诺”最终沦为空头支票。

  四、重建政治生态:老百姓的期待

  面对持续反腐行动,市民既支持又担忧:“抓人不是终点,怎么防止‘第四任’变‘第五任’?”‌民众呼吁:

  用人制度透明化,杜绝“带病提拔”;

  强化纪委监委独立监督权,打破“官官相护”;

  建立企业家、市民参与的反腐评议机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