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热点新闻> 正文

产粮大县何以宿迁沭阳?

  一、顶层设计与耕地保护

  沭阳连续17年位列全国超级产粮大县,2024年粮食种植面积达278.69万亩、总产量129.69万吨,稳居江苏第一‌。这一成就源于县委县政府将粮食安全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,通过“藏粮于地”战略,严守耕地红线,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,累计建成旱涝保收的“吨粮田”155.69万亩,占耕地面积的85.23%‌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田块整治、灌溉排水系统升级等措施,实现机械化作业效率提升30%以上,保障粮食产能稳步增长‌。

  二、科技赋能与种业创新

  沭阳将“藏粮于技”贯穿粮食生产全链条:

  全程机械化‌:水稻、小麦、玉米三大主粮机械化率达90%,依托卫星遥感、无人机等技术实现“星空地一体化”精准管控‌;

  智慧农业‌:数百套智能终端设备覆盖农田,实时监测墒情、气象等数据,助力精准施肥和灾害预警‌;

  种业振兴‌:青伊湖镇建成600亩育种基地,年供优质稻种500吨,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推广,保障粮食“芯片”自主可控‌。

11.png

  三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

  沭阳跳出传统农业模式,推动“三群四链”(河蟹、花木、食用菌三大集群,稻米、果蔬、生猪、肉禽四条产业链)协同发展:

  加工增值‌:宿迁金丰米业等企业实现稻米加工全流程自动化,年加工能力超50万吨,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‌;

  品牌赋能‌:“高墟大米”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依托电商优势打造“沭阳产”区域公共品牌,推动农产品溢价20%以上‌;

  三产融合‌:结合花木产业优势,发展农旅融合项目,2024年花木电商超5万家,带动就业10万余人‌。

  四、政策保障与人才支撑

  财政激励‌:连续多年获中央财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,专项用于农田基础设施维护和种粮补贴‌;

  人才培育‌:实施“新村干”计划,培养如党的二十大代表李敏等乡村带头人,通过电商培训带动400余户农民转型“新农人”‌;

  考核机制‌:将粮食生产任务细化到镇村田块,建立“县—镇—村”三级责任体系,确保政策落地见效‌。

  五、生态优势与历史积淀

  沭阳地处江淮平原,土壤肥沃、水系发达,古黄河与京杭大运河滋养出优质耕作区‌。从北宋时期的水稻种植到现代“吨粮田”体系,千年农耕文化积淀为技术革新提供内生动力。此外,红色基因传承(如革命时期的地下武装组织)塑造了沭阳人攻坚克难的韧性,助推农业现代化转型‌。

  结语

  沭阳以“耕地保护+科技赋能”筑牢产能根基,以“全产业链+政策保障”激活发展动能,叠加生态禀赋与人文底蕴,形成粮食稳产高产的“沭阳模式”。其经验为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