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社会民生> 正文

宿迁南蔡乡:科技赋能春耕忙红色传承育新风‌

    春耕科技化农业提质增效‌

    2025年春耕时节,宿迁经开区南蔡乡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科技化生产图景。种植大户陈允录操作植保无人机为450亩麦田精准施肥,10分钟即可完成30亩作业,效率较传统方式显著提升‌。与此同时,新蔡村蔬菜基地的智能温控大棚内,农户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调控光、水、气、肥,实现茄子和番茄的高效种植,日均外运蔬果超百包,销往宿迁、南京等多地市场‌。该村依托省级“菜篮子”工程核心区优势,全年种植芹菜、西瓜等作物,带动村民增收‌。

    高标准农田建设激活土地潜能‌

    南蔡乡陈圩村通过整合千亩土地打造“田成片、沟相通、路相连”的高标准农田,推行“支部牵头、齐抓共管”模式,实现亩均流转费提高200元以上,部分“旱改水”地块增收近500元。2025年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50万元,为规模化经营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‌。宿迁市同步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,强化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,确保“良田粮用”‌。

16.png

    红色教育+文明实践涵养乡村新风尚‌

    清明节前夕,南蔡乡组织党员干部赴同仁里红色教育中心开展祭扫活动,通过敬献花篮、重温革命烈士苏同仁事迹等方式赓续红色精神,激发党员干部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‌。苏黄村以“移风易俗”为主题,倡导青少年通过风筝寄语、鲜花祭扫等绿色方式传承清明文化,推动文明新风“小手拉大手”深入家庭‌。此外,陈圩村“约‘绘’春天”风筝DIY活动、苏黄村教师节感恩行动等特色实践,进一步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,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‌。

    数字农业引领未来产业融合再升级‌

    南蔡乡数字农业产业园应用物联网和数字孪生技术,对35.85万平方米温室大棚实现全要素智能调控,年育苗量预计三年内达1.5亿株,成为长三角“菜篮子”工程的重要支撑‌。宿迁市通过“农田一张图”等七大模块构建智慧监管体系,推动农业从“人防”向“技防”转型,为农业现代化树立标杆‌。

    南蔡乡以科技兴农、红色铸魂、文明塑形为主线,正逐步绘就一幅“产业旺、生态美、乡风淳”的乡村振兴新画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