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社会民生> 正文

沭阳马厂镇:千年古镇的红色记忆与现代振兴之路‌

    沭阳,2025年4月5日电‌——在江苏省沭阳县东部,一座名为马厂的小镇静卧于沂河之畔。这里曾是古代驿站要道,近代抗日战场,如今又以“中国实木家具之乡”闻名。这座千年古镇的兴衰与重生,折射着中国乡土社会的历史变迁与时代精神。

    历史渊源:从驿站到军事重镇‌

    马厂之名,源于南宋时期。据《沭阳县志》记载,公元1131年,抗金名将韩世忠在此设立牧马场,为前线战马提供补给,马厂由此得名。明清时期,作为淮扬道的重要驿站,马厂镇商贾云集,至今保留着青石板老街和百年古槐,见证着运河文化的繁荣。

    1938年,日军入侵苏北,马厂成为抗日武装的重要据点。中共淮海区委在此建立兵工厂,独创的“马厂造”步枪以精良工艺闻名,年产步枪超8000支,为苏北抗战作出重要贡献。现存的兵工厂旧址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斑驳的砖墙上仍可辨识“保卫家乡”的标语。

18.png

    铁血岁月:红色基因代代传‌

   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的档案中,马厂镇被多次提及。1948年冬,全镇动员3000余人组成担架队支援前线,妇女连夜缝制军鞋2万双。今年96岁的老党员张德昌回忆:“家家户户拆门板做担架,连学堂的钟都熔了造子弹。”这种奉献精神被写入镇志,成为当地中小学思政课的鲜活教材。

    产业转型:木屑飞扬中的振兴密码‌

    改革开放后,马厂人将传统木匠技艺转化为产业优势。1982年,退伍军人周立波创办全镇首家家具作坊,利用苏北杨木资源生产仿古家具。如今,马厂镇拥有家具企业480余家,2022年产值突破75亿元,电商直播基地日均发货3万单,“马厂造”实木床占据全国市场份额15%。

    在宏泰木业智能化车间,机械臂正精准雕刻花窗纹样。总经理李伟介绍:“我们复原了‘马厂造’榫卯工艺,结合数控技术,传统手艺反而成了高端定制的卖点。”这种古今交融的发展模式,使马厂家具远销20多个国家。

    文化新生:守护乡愁记忆‌

    每周六晚,马厂大戏院都会上演淮海戏《马厂烽火》。这部由本地剧团创作的现代剧目,将兵工厂故事与非遗唱腔结合,场场爆满。镇文化站站长王慧介绍,他们正筹建“马厂造”工业遗址公园,计划复原抗战时期的地下兵工厂,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基地。

    走在马厂街头,历史与现实在此交织:明清老宅改造成的创客空间里,90后设计师在电脑上绘制新中式家具图纸;百年油坊飘出芝麻香气,店主通过抖音直播传统榨油工艺;抗战纪念广场上,晨练的老人与跳街舞的少年共享同一片空间。

    记者手记‌

    从金戈铁马的古代驿站,到烽火连天的红色堡垒,再到木香弥漫的产业新城,马厂镇的千年蝶变诠释着中国乡镇发展的韧性。当问及马厂精神的内涵,镇党委书记陈亮指着镇政府门前的标语——“敢为人先,百折不挠”,这或许正是这座苏北小镇永葆活力的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