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社会民生> 正文

千年古韵焕新颜——沭阳乡镇庙会: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盛宴‌

    【沭阳讯】农历三月,春意渐浓,江苏省沭阳县各乡镇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——庙会季。从颜集镇的扎纸技艺展演到潼阳镇的百年戏曲擂台,从庙头镇的“花木市集”到扎下镇的农耕文化体验,一场场承载着乡土记忆与文化根脉的庙会活动在沭阳大地次第绽放,吸引了数万游客与本地居民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民俗之约。

    古庙会“活态传承”:非遗技艺唤醒乡土记忆‌

    在颜集镇老君庙会现场,82岁的扎纸技艺传承人周广德手持竹篾,手指翻飞间,一盏栩栩如生的“麒麟送子灯”逐渐成型。“过去庙会扎灯是为祈福,现在年轻人更爱把灯当艺术品收藏。”周老笑着介绍。作为江苏省级非遗项目,颜集扎纸今年首次推出“非遗工坊体验区”,游客不仅能观赏传统纸扎神像、花灯,还能亲手制作微型纸艺品,让古老技艺在互动中焕发新生。

    而在陇集镇“二月二”龙灯会上,36米长的布龙穿梭于街巷,锣鼓声中,舞龙队成员平均年龄仅23岁。“我们专门请老艺人教动作口诀,还融入了街舞元素。”青年舞龙队长李昊展示着手机里的训练视频。这种“老带新”的模式,让传统民俗在年轻群体中找到了新舞台。

20.png

    “一镇一品”显特色:庙会经济激活乡村振兴‌

    庙会不仅是文化盛宴,更成为带动乡镇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在“中国花木之乡”庙头镇,庙会化身“绿色产业博览会”:上千种盆栽苗木、智能园艺工具、家庭微景观设计服务琳琅满目。花农王建军通过直播推介自家培育的“阳台果树”,短短两小时成交200余单。“以前赶庙会是卖货,现在成了展销会、招商会!”他兴奋地说。

    桑墟镇的“榆叶梅美食节”则将地方特产与庙会深度融合,榆叶梅糕点、梅花酒、梅花香囊等创意产品供不应求。据统计,今年该镇庙会期间农产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,同比增长40%。镇党委书记张伟表示:“我们正推动‘庙会IP’与电商结合,打造全年可购的‘云端庙会’。”

    科技赋能传统:数字技术重构庙会体验‌

    在扎下镇百年皂河庙会上,AR(增强现实)技术的应用让游客耳目一新。手机扫描古戏台,清代徽派建筑的3D复原模型跃然屏上;对准老照片,百年前庙会盛景通过AI修复技术重现眼前。00后游客陈欣戴着VR眼镜体验虚拟庙会:“就像穿越到爷爷奶奶说的那个年代,连糖画摊的芝麻香都仿佛能闻到。”

    智慧化管理也让传统庙会更安全有序。马厂镇启用“庙会大脑”指挥系统,实时监控人流、交通数据,无人机配送急救药品、智能垃圾桶自动分类等科技手段,让这个日均客流量超3万人的庙会既热闹又文明。

    专家视角:庙会文化的当代价值‌

    南京大学民俗学教授吴志远评价:“沭阳庙会的创新实践,展现了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多维价值——它是凝聚社区情感的精神纽带,是盘活乡土资源的产业平台,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载体。”随着“庙会+”模式的深化,这份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,正在新时代续写更精彩的篇章。

    春日的沭阳,古庙会的香火与网红直播的灯光交相辉映,老艺人的唱腔与电子支付的提示音和谐共鸣。在这里,传统不是凝固的历史,而是流动的生机;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刻,而是充满创造力的新生。